端午節的由來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较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後因戰國時期的楚國(今湖北)詩人屈原在該日抱石跳汨羅江自盡,統治者爲樹立忠君愛國標簽將端午作爲紀念屈原的節日;部分地區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說法。端午節作爲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不僅是對過去傳統文化的一種傳承,也是面向未來的節日。通過開展各種習俗活動,將文化傳承融入節日之中,感受偉大愛國詩人人格的高尚,增強民族意識與傳承文化的使命感。
端午節習俗
一、賽龍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迹,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相傳劃龍舟是爲了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二、吃粽子
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很多人爱在粽子里包红枣,谐音为“早中”,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端午節的早晨家家吃粽子,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在夜間煮熟,早晨食用
三、系五色線
中国古代崇敬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系五色线,据说,系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四、插艾葉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打掃庭院,挂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端午即將來臨經公司研究決定,端午假期休息6月25日-6月27日共計三天,6月28日(本周日)正式上班。望各位合作夥伴知悉,放假期間有任何問題請隨時聯系相關業務員,我們會在第一時間給您處理。